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专家建议通过税收和价格联动影响钢铁市场供需引入“税价机制” 防止产能“越调越高”

出处:宝钢新闻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26 11:48:24

        据新华社信息  我国钢铁产业当前陷入了全行业亏损的困境,转型升级大势所趋。专家建议,要做到调控政策顺势而为,应跳出单纯靠行政手段控制产能的惯性思维,更多运用利益调控手段,将“税价机制”作为调控新抓手,通过税收和价格联动影响市场供需,形成落后产能自动退出之势,防止“越调越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行政审批式钢铁产能调控存弊端
  中钢协近日发布的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显示,1-9月,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49%,亏损企业亏损额267.26亿元,同比增长41.5倍,亏损面达45%。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说,当前河北、山东等地已经或正在申报“国家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地方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正由“被动调整”转向“主动作为”,可以说,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已经形成。
  据河北省相关人士透露,从2000年以来,河北省钢铁业调控政策的主线一直是“控制总量”,在措施上以高炉、转炉容积大小制定淘汰标准。这种行政管制手段一方面缺乏可操作性,比如设备、产能等指标难以核实;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跨过门槛得以生存,纷纷汰小上大,钢铁产能不减反增。实践证明,行政审批式钢铁产能调控政策已经显露弊端,没有遏制住钢铁产业产能迅猛扩张。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落后钢铁产能的节能环保投入少,产品成本低,企业利润高。在利益驱动下,市场配置资源的能量远远超过了行政管制,有的地方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税价联动”是钢铁调控新抓手
  像钢铁产业这种利益推动型产品,市场的力量远大于政府。“宏观调控要做到顺势而为,必须善于通过有效调控利益结构破解顽疾。”业内专家表示。
  调控利益结构的基石是深入解析税收和价格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杠杆。专家说,应该依法用好税收政策。税收杠杆可以“四两拨千斤”,比如过去小酒厂税率高,税收归地方,结果各地酒厂泛滥。1994年税制改革后征收消费税,收入全部归中央财政。地方没有利益推动,小酒厂少多了。专家认为,中央政府可以创新运用“税价机制”,即通过系统设计税收体系,从而影响供需,实现税价联动。“税价机制”的核心是政府依法设计税收体系,用税价联动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融为一体。
                     “税价机制+环评标准”促转型升级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建筑用钢仍占钢铁需求的一半左右,不能简单地以品种、高炉容积大小区分先进还是落后。
  多位专家建议,钢铁调控要将环评标准与“税价机制”相结合,使得不符合能耗、环保标准的企业没有利润,地方政府没有税收,在利益关系上形成自动退出机制。
  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表示,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实际税负差别很大,如同一个省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吨钢实际缴纳所得税外税金275.43元,而两家小型钢铁企业吨钢上缴所得税外税金分别为44.21元和31.45元。钢铁企业税负的巨大差别为“税价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专家建议,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要区别对待,疏堵结合,可以借助当前河北省申报国家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契机,从试点开征“环保税”切入,既加快河北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又为全国开征“环保税”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