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去年中欧经贸关系“克难前行”《中欧投资协议》有望今年启动

出处:宝钢新闻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09 10:07:43

        据新华社信息  去年中国与欧盟经历了最频繁的高层互访,却也遭遇了最决绝的贸易摩擦,如果要对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十年做总结的话,“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中欧货物贸易总额同比下降4.1%,至495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更是下降7%;以光伏“双反”案为代表的贸易摩擦持续加剧,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用“克难前行”来回顾去年中欧经贸关系。不过欧盟驻中国大使马库斯·艾德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却表现得颇为乐观。他称,尽管欧盟经济今年仍将持续轻微衰退,但中欧双方可以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方式来避免中欧贸易“硬着陆”。一方面欧盟希望在今年与中国签订投资协议解决市场准入问题,相关谈判可能在中欧峰会上正式启动。另一方面中欧签订的城镇化建设合作协议,能够推动欧盟企业对华产品与技术出口。但对于中国希望欧盟缓解贸易保护主义,消除投资歧视等诉求,欧盟并未作出足够积极的回应。
                               摩擦升级 光伏案难回旋
        糟糕贸易数字背后,是中欧关于贸易摩擦升级的相互角力。
        欧盟于去年9月启动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目前,欧洲是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该类产品价值210亿欧元,为当期中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73%。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中欧乃至全球涉案金额最高的贸易争端。
        吴海龙表示,“因债务危机,欧盟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对中国光伏等产业发起反倾销措施,双方贸易摩擦有所加剧。”艾德和则避谈贸易保护主义,反复强调太阳能案给双方公平贸易敲响了警钟。
        艾德和表示,光伏“双反”已经立案,需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理,但在数月后的调查截止日期前,仍有通过相关方进行沟通的可能。但他也坦陈,光伏“双反”问题上,中欧通过高层沟通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很小。
                                中欧峰会或谈《中欧投资协议》
        除去贸易纠纷,去年中欧间关于市场准入、公共采购等话题也火药味十足。
        去年12月5日,中国在日内瓦第四次递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的提案清单。12月6日,中国欧盟商会致信媒体批评称,“中国再次提交令人失望且限制重重的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清单”。
而就在新年前两天,有媒体报道,一项关于限制进入欧盟公共采购的议案提交到欧盟委员会。内部人士表示,议案虽然面向所有国家,但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此项草案目前已提交欧盟成员国讨论,一旦这项报复性法案通过,大陆企业将丧失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承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
        艾德和表示,他一直在就市场准入中的公共采购和服务领域与中方保持对话沟通。“两个领域目前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我们相信开放将对双边贸易都有很大促进,对双方都大有裨益。”他同时称,这些问题希望在首个《中欧投资协议》的谈判中得到解决,而推动谈判将成为今年欧盟在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中欧双方对于开展这些谈判都非常积极。“相信下次峰会(预计今年下半年召开)将会启动投资协议谈判。”
        艾德和表示,城镇化合作、绿色科技将成为欧盟与中国合作新的契机,欧盟在各个领域的理念和技术将通过这些平台与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