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晋南新闻新闻中心
晋南新闻

相信“无形之手”的力量 ——“立恒思考”之一

出处:中国冶金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17 15:38:01

编者的话
  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已接近8亿吨,利润低迷、环保压力大、产能严重过剩等因素困扰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未来,钢铁企业要如何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破局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于是,一些有远见、有胆识的民营企业积极地行动起来,探索在当前行业的困难形势下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其中,山西立恒钢铁充分调动市场中的各项要素,以共赢为基础,整合资源、多元发展,成为通过“无形之手”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立恒钢铁,看看那里发生的市场化转变。

        

        《中国冶金报》记者 刘加军 张少东
       

        2月20日,中国钢铁行业发生了一件不大却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事件——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当地5家钢铁企业,投资2亿元成立了晋南钢铁贸易公司,实行统一采购。
        一个新公司成立不是稀罕事儿,但是靠“无形之手”实现从“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的转变,这种“和为贵”的做大做强方式,在业内并不多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立恒的做法,不过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立恒钢铁的相关负责人说。
        3月5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立恒钢铁,探寻“无形之手”的力量。
        曾经,守着资源受穷
        从山西南部区域的钢企分布图上,我们发现:以立恒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分布着20家钢铁企业,产能达到2820万吨,并且其主打产品都是线材,线材产能为2200万吨。
        近年来,在产能严重过剩、成本居高不下、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在矿价高、钢价低的行业运行形势下,很多钢铁企业的日子愈发艰难,处于给银行和矿商打工的状态。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仅为228.86亿元。   
        立恒钢铁也同样面临着恶性竞争的问题。“大家互相压价,又没有物流优势,原料进来,钢材出去,吨钢要增加物流成本300元以上。因为生存困难,有的钢厂出现了停产倒闭的迹象。”立恒钢铁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出路也不是没有。众所周知,山西是我国的资源大省,焦煤资源、铁矿资源都比较丰富。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处于资源地或离市场近,都有竞争优势。晋南当地有矿、有煤,离西南市场也不远,缘何企业也处于亏损倒闭的边缘?
        “我们当地的铁矿石品位很高,两块矿石用电焊都能直接焊到一起。而且,当地还有焦煤资源。但是,20家钢企竞争性采购,资源价格就处于非理性状态了。”立恒钢铁的负责人解释说。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从总量上看,晋南地区的钢企还要外购一定比例的铁矿石。不过,从物流成本的角度看,本地矿应该比外矿有一定的物流价差。但实际上,由于企业间的竞争性采购,本地矿价格跟外矿运到厂区的价格是一样的。这种非理性的原料价格,让本地钢企的成本压力巨大。
        现在,联合才能生存
        对于立恒钢铁和其周边的钢铁企业来说,让原料价格恢复理性是当务之急。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联合。
        “整合以后,市场秩序理顺了,大家是产业链上的共生关系。一个声音买矿、买焦炭,价格能降到合理的水平。”立恒钢铁的相关负责人说,“价格恢复理性后,焦炭采购价下降了300元/吨,当地矿粉采购价下降了100元/吨。现在,大家对贸易公司充满了信心,我们将在半年内实现统一销售的目标。”
        据测算,携手的6家企业共有1000万吨以上产能,统一采购矿粉每年可节省5个多亿,统一采购焦炭每年可节省7亿元以上,统一物流每年可节省运费1.4亿元以上。如果实现统一销售,销售价格可以上涨50元/吨,每年还能增收约7亿元。
        “市场秩序合理了,有了收益,大家联合的积极性也有了。”这位负责人说。
        显然,这是市场的力量。
        当前,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地开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分别‘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其中,“整合一批”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手段之一,已经被立恒钢铁主动纳入到自己的发展规划中。
        根据规划,立恒钢铁将吸引周边拥有良性资产的钢铁企业加入区域联盟,并在这些企业加入后,拆除一些高耗能、排污不达标的高炉设备,自行化解一部分产能,还一方碧水蓝天。同时,立恒钢铁将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共享区域联盟企业附属产品资源,塑造区域品牌,将销售半径辐射在500公里范围内,实现最低的物流成本,从而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目标是积极响应国家化解产能的号召,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形成集工业、农业、旅游、生态、节能、环保等为一体的钢铁集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立恒钢铁的相关负责人说。
        立恒的思考和选择,是在市场化的理念下经过实践探索而得出的,其路径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钢铁行业来说,的确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