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看晋南新闻中心
媒体看晋南

张天福:钢铁高质量发展必须植入“智慧”基因

出处:中国冶金报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3 08:58:03

    “你看看我的手机上:钢材价格、成本、库存、吨钢利润,全部即时显示。今天钢材价格又涨了50/吨。”621日,山西立恒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恒集团)总经理张天福在回答有关高质量发展的话题之前,首先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展示了立恒集团的互联网系统。他认为,钢铁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植入“智慧”基因,即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而且必须高速应用,高效运用,否则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他强调。

    植入“智慧”基因

    “高质量发展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钢铁行业作为流程长、管理复杂、大宗物料进出口量巨大的行业,通过植入信息化和物联网,就可以迅速提升整体效率。现在,通过聚鑫物云系统,立恒集团每年至少增加利润3亿元。”张天福介绍。

    山西聚鑫物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鑫物云)是由立恒集团和上海垚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10月份牵头成立的。“目前,聚鑫物云智慧系统主要的四大板块———物流、大宗集采、电商和智能库存,已全部实现线上运行,大幅提高了效率和运行的透明度,使企业运行更高效、快捷、智能。”张天福介绍。

    物流板块即56用车平台,其作为第三方无车承运物流平台,通过货源、车源的高效对接,在降低企业和社会物流成本的同时,可帮助司机快速找到货源,降低车辆空跑率。截至今年5月份,该平台已注册车辆达108922辆,注册车队、物流公司达425个。

    “这么多车辆,每天物流量超过200万吨,全部是网上自动生成订单,自动接单,然后自动结算。当车辆进入无人值守磅房后,一秒钟生成报表,并发送至各个系统,结算后费用直接进入司机的卡里,全程避免了人为干预和黑箱操作。”张天福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展示车辆进出及库存更新情况时说。

    据介绍,未来,聚鑫物云将继续整合中小型及个体运输企业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行业共享,为物流产业链上的各类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集采方面,聚鑫物云的系统设定了准入门槛,吸收优质客户入驻,同时,剔除不讲诚信、服务不佳、产品不良的企业。“未来,原材料供应一定大于钢厂的需求量,这为钢厂集中采购提供了很好的议价空间。”张天福表示。据悉,聚鑫物云现已拥有2400多个客户在平台上交易。

    在电商方面,聚鑫物云自动交易系统可以根据成交量和成交价格,以及立恒集团的钢材库存和生产进度,实现价格的自动调整。“如果价格是往上调,那么系统可自动进行;但如果是往下调,系统在一天内只能自动调整一次,要是需要第二次下调的话,则需要管理者根据情况进行人为干预。”张天福介绍,“目前,已经有40多家企业用上了聚鑫物云的物联网和互联网系统,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在智能库存方面,聚鑫物云通过建立、应用大数据,形成库存的动态变化。“以铁矿石为例,如果价格处于低谷,库存就会多,反之则会少,甚至随用随买。这里面的核心是大数据分析,是‘智慧’的体现。”张天福说。

    改革“区域供给侧”

    “宏观上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同样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张天福表示,以陕晋川甘区域为例,大部分钢铁企业以生产高线、螺纹钢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形成区域内的恶性竞争。

    《中国冶金报》记者发现,以临汾为中心,在以5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分布有陕钢集团、立恒集团、通才工贸、星原钢铁、新金山钢铁、高义钢铁、华强钢铁、宁夏钢铁、川威、酒钢、山西建龙等中小型规模的钢铁企业,以山西、西北、西南等为目标市场,多以长材为主。

    “本地区同类产品过剩、互相竞争,但同时,又有大量型材、管材、板材等产品要从外地运过来。这既是供给侧结构出了问题,也是在物流等方面产生的巨大浪费。”张天福认为。钢材都有一个销售半径的问题,太远了就会在成本上不划算,对钢企组织生产也是一个极大的成本。他表示,立恒集团将以转型升级为契机,调整产品的供给侧结构,延长产业链:一是将130万吨线材产能调整为300毫米以下的H型钢产能,为陕晋川甘腾出130万吨的线材和螺纹钢市场空间,缓解区域市场竞争压力。二是建设180万吨ESP(带钢无头连铸连轧技术)板材生产能力,将180万吨0.5毫米~1.6毫米无头轧制热轧卷板供给周边市场,满足周边板材用户的需要。三是生产圆管、大圆管、角钢、方管,以及周边没有的产品,不搞恶性竞争。四是在深加工上下功夫,生产优钢、冷镦钢等量小品种,延长产业链,做强深加工产业,满足区域内用户的需求。

    “调整到位以后,立恒集团的线材、螺纹钢产能也就剩下200多万吨/年。”张天福表示,“目前,我们正按照‘减量置换、装备升级、环保优先’的原则,在园区建设2×186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2×150吨转炉、2×300平方米烧结项目,焦化二期170万吨及配套30万吨乙二醇联产LNG(液化天然气)、150万吨球团、130万吨型钢、100万吨镀锌管等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实现区域内供给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张天福介绍。

    建设企业“黄埔”

    “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张天福认为。

    411日,由立恒集团与太原理工大学、美材汇教育集团共建的现代冶金研究院和山西立恒技工学校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立恒集团在冶金技术研发和发展职业教育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据了解,新组建的现代冶金研究院将设立冶金新工艺研发中心、科研成果产业化孵化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依托太原理工大学人才、科研和学科优势,结合立恒集团技术和产业需求,以加速产业创新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炼铁、炼钢、轧钢等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研究方向,致力打造国内冶金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未来的钢企一定要有自己的‘黄埔军校’,能够培养‘接地气’的人才,并且在培养方式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制订规划和方案。”张天福表示。

    据介绍,钢企办学校,具有很大优势:一是可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目标。学校将通过定向培养、冠名办班的方式,使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二是专项培养,塑造精英技能人才。如立恒技工学校与太原理工大学强强联手,通过立恒技工学校3+2”的“双螺旋”定向培养直通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炼铁、炼钢、轧钢等科研技术人才。三是实景教学,练就过硬技术本领。学校通过引进先进的实操实训设备,建立低压电工、高压电工等专业的实操基地,打造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立即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技能适用人才。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既有高级技能人才,也有科技人才,更有管理人才,不同通道采取不同培养模式。”张天福介绍。

    大约5个月前,一个被称为“魔鬼训练营”的管理人才培训班在立恒集团开班。立恒集团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众多报名者中,选拔了100人进入训练营,经过文化知识、体能考核、品德考察,最终有49人毕业。

    “我们请了北大、清华的老师来授课,每个学员花费超过4万元。毕业后,这些学员将进入立恒集团的班组长和中层干部序列。这些人懂专业、视野宽、能吃苦、会协作,马上就能发挥作用。”张天福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