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CCUS发展

出处: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6 16:36:19
 
 
5月15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不锈钢产业链”为主题的2024(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工业信息大会在山东临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出席大会并作了题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CCUS发展》的主旨报告。
在报告中,他提到,为应对气候变化,净零排放已成为全球行动。截止2023年8月,全球151个国家制定了“碳中和” 目标或“净零排放”目标,占人口的89%,GDP的92%,碳排放量的88%。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经济社会正在向绿色低碳时代发展。为此,全球主要国家正在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前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他提出,工业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有五大路径,一是采用低碳能源;二是提升能效,节能减排;三是工艺流程再造;四是采用碳捕集、封存技术(CCUS);五是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其中,CCUS是减、脱、固一体化的规模化减碳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国际能源署(IEA)可持续发展情景评估,全球于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CCUS将贡献15%的累积减排量。为支撑化石能源利用的净零排放,未来亟需构建多元新型能源体系(化石能源+CCUS与新能源+储能的融合)。在这个长期的能源转型过程中,CCUS将扮演不可或缺的作用。CCUS与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有良好的协同作用,CCUS与新能源耦合会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撑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近年来,中国CCUS示范项目数量和规模快速增加。到2023年9月,中国CCUS示范项目109个,捕集能力600万吨/年。目前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规模明显扩大,多个百万吨级以上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中。而且,CCUS技术不断向工业行业深度延伸,已覆盖煤电、石化、钢铁、水泥等难以脱碳的行业。中国石化建成了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管输驱油与封存工程,包括100万吨/年碳捕集工程、170万吨数字孪生超临界压力CO2长输管道、大规模驱油与封存工程,2022年4月投产;第二期胜利电厂百万吨项目正在建设中。
 
“产业发展的绿色化智能化正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方向变革、能力变革和效率变革。绿色化、智能化也正在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说到,ChatGPT生成式AI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突破,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引领产业发展方式的重塑,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人工智能变革了技术创新的范式。他指出,加强产业大模型建设,是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
 
他表示,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包括节能及能效提升、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新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IEA预测,到2050年,钢铁行业通过采取工艺改进、效率提升、能源和原料替代等常规减排方案后,仍将剩余34%的碳排放量需要通过CCUS减排。目前,中国石化、宝武集团、壳牌和巴斯夫正在华东地区开展千万吨级CCUS集群项目,捕集钢铁、石化、水泥行业排放源,通过管道或船运进行驱油封存或海上地质封存。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钢渣年排放量高达1.6亿吨,约占全球总量的85%,但综合有效利用率不足30%。通过CO2矿化技术,1吨钢渣可以产出约0.4-0.6吨高纯碳酸钙。另外,碳捕集解吸工艺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钢铁制造过程中焦化、烧结、炼铁到炼钢等环节会产生大量高能量密度的余热余能,通过余热利用可以大幅降低捕集能耗。由此可见,通过CCUS技术与钢铁生产流程深度耦合,正在重构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
 

内容来源: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