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篇幅不长的会议报道中,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可谓字字珠玑,释放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鲜明政策信号,给困境中的钢铁行业带来积极影响。连日来,一系列重磅举措的出台,打出了政策赋能的组合权,大大提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也为民营钢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1.怎样看待当前形势?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科学地研判当前的经济形势,既肯定了基本面和有利条件并未改变,也指出经济运行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客观冷静的判断有助于引导全社会正视现实、直面困难、坚定信心,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各行业战胜困难的勇气,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
2.怎样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由此可见中央稳增长决心。会议做出的部署是一套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方向明晰,措施有力,意义重大。释放了持续改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国家各部委随之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有些远超市场预期,大大利好中国经济,给民营钢铁业带来新机遇。
3. 财政货币政策上有哪些措施?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着眼于进一步扩投资、促消费,接下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额度还有上调空间,这是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一个重要发力点。释放出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提高效能的积极信号,和货币政策更加紧密联合起来,联动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新部署,有望更好地形成促进经济向好的政策合力。中国人民银行自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发布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证监会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发布促进并购重组的措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重点提出三方面举措。金融监管总局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 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等。这些超预期的重磅政策出台,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4.房地产难题如何解决?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房地产市场关乎经济、关乎民生,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解决房地产问题受到空前重视。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显示出国家稳楼市的决心。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稳楼市信号,同时明确了实现止跌回稳的具体思路与举措,政策落地效果可期,基建增速下滑的态势有望改变。建筑业是钢铁行业的大用户,建筑用钢生产的大头在民营钢铁企业,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将给钢材市场带来积极影响,有利于民营钢铁企业发展。
5.政策在资本市场上如何发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表明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决心。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稳定资本市场,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实现股市、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的良性循环,能大大增强投资者信心,加速市场回暖。对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市场稳定性。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制定了并购六条,旨在坚持市场化方向,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
6.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会议向民营经济传递了更加善意的信号,体现出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良好的监管环境有助于企业在法律框架内更好地运作,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和监管行为,将使民营企业更专注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为企业创造透明公正的法治环境和稳定可预期的经营环境,更好地保障企业合法权益。9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对经济形势的意见建议。郑栅洁主任表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些都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安全感和应对困难、面向未来的信心,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7.如何进一步促消费和惠民生?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会议的部署着眼于挖掘潜力较大的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同时要求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释放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新信号。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落地。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有利于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对改善市场预期,商品价格的持续回升具有积极意义。
8.如何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加大引资稳资力度体现出我国积极扩大自主开放的姿态,放宽服务业外资准入等相关政策利好国内消费者。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的改革措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我国不断释放出加大力度吸引外资的信号,持续扩大外资准入,将增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信心。有专家分析认为,吸引外资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如给予外资企业全面的国民待遇,一视同仁地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 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等。此外,还有进一步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全面畅通外资企业诉求反映和解决渠道等。
9.如何促就业、保民生?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要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要抓好食品和水
电气热等重要物资的保供稳价。要切实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关心农民增收,抓好秋冬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的幸福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所在,就业是民生中的重点问题。兜底民生,保大学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食品等基本生活用品物资足、价格稳,民心才能安定,社会稳定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来源:全联冶金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