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宋志平:钢铁行业宜良性竞争,“内卷”没有出路

出处:中国冶金报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25 19:17:04
 
 
●我们应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当前一些多、散、乱的行业要加大并购重组力度。
 
●钢铁行业的“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非常好,如果都能按这个扎实落实,效果一定非常好。
 
●钢铁、水泥等行业价格弹性很小,而需求是基本一定的,因此,怎么卖(满着卖还是紧着卖)体现经营思想。
 
“当前的‘内卷’属于一种过度的恶性竞争,会损害价值、影响利润、破坏行业。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行业尤其不能过度竞争,而应该良性竞争,因为涉及很多资源配置问题。”1月20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在钢协六届七次会员大会上做《避免“内卷”融合发展》主题演讲时指出。
 
图为宋志平(记者 顾学超 摄影)
 
宋志平认为,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便是过剩。围绕过剩,该怎样去竞争,考验企业智慧。在他看来,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但竞争有好坏之分,良性竞争创造价值,恶性竞争毁灭价值。为此,应提倡良性、有序的竞争,反对恶性、无序的竞争。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宋志平以相关行业从新兴产业“卷”成全行业亏损的例子表明,赔本赚吆喝的生意不能做,克服“内卷”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那么,怎么克服“内卷”?宋志平提出五方面思路。
 
思路一:加强政策引导,供需双向发力
 
产业政策应在两方面发力。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限制同质化新增产能。“在中国进入后工业化、后城市化阶段,钢铁、水泥等销量都见顶之后,就不应再去新增产能,这也是开展联合重组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开展联合重组须先关上新增的大门。同时,重组之后还要恢复价格,否则这样的重组没有意义。”宋志平说。二是从需求侧加大对富余产能的消纳力度。即千方百计拉动需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建材行业如何减产量?宋志平分享道,水泥行业前几年推出了错峰生产,“错峰”其实就是停产,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不生产。“有人说没有发挥出全部效益,但这是解决难题的可行办法。经过错峰生产,水泥行业利润最高达到1800亿元(2020年)。钢铁行业的‘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非常好,如果都能按这个扎实落实,效果一定非常好。”宋志平表示。
 
日本水泥产能从过去的1.2亿吨降到4000多万吨,是如何做到的?这主要得益于日本通产省的产业政策。日本通产省先是要求23家水泥公司成立5个联合销售公司,代理销售,减少恶性压价;后又合并成3个大型水泥公司,目的就是减量,各家按比例锯窑,直到实现产销平衡。
 
“大家要认识到,建工厂、收工厂、拆工厂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一定要想明白这个事儿。”宋志平表示。
 
思路二:加快并购重组,抓住两大关键
 
宋志平表示,企业发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生式发展,即通过核心技术和核心业务“滚雪球”做大;还有一种是并购重组式发展,美国的大企业基本都是通过并购重组而形成。我们应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当前一些多、散、乱的行业要加大并购重组力度。
 
宋志平认为,重组也是为减产能、减产量创造条件。中国建材集团过去曾重组整合上千家水泥企业,使水泥行业集中度CR10从12%提高到70%。“集中度提升不代表市场价格就会自然上来,也不必然能解决‘内卷’问题,但一定能够提高产业协同的能力,这是很多工作开展的前提。”宋志平强调,集中度提升后,也还要通过错峰生产、节能限产、以销定产等方式协同并进。
 
“钢铁行业近几年的重组整合都非常有意义,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大重组力度。”宋志平表示,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将继续助力传统行业通过并购重组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我国有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90多万亿元,如果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方式展开并购,将实现对传统的、规模小的企业的改造提升,引入新质生产力等创新资源。与此同时,并购重组也是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一种途径,相关私募基金也可以从创新型企业退出。
 

宋志平总结道,并购重组有四大好处,一是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打造行业龙头企业;二是有利于传统上市公司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三是有利于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及私募基金等投资者的募投管退良性循环起来;四是有利于克服“内卷”,提升行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