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更多企业和园区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推动高速公路工程绿色公路创建全覆盖
实施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行动。完善铁路、公路网络,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新建或迁建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储煤基地等,原则上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鼓励工矿、粮食等企业积极开展货物运输“散改集”,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
推动高速公路工程绿色公路创建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光伏+高速公路”建设。提高新建车站、机场等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有序建设低碳(近零碳)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加大城市建成区公交、出租、环卫、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渣土运输、非道路移动机械等车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替代力度,大力推动车龄较长的新能源公交车更新。
打造城市集中供热多能互补供暖体系
实施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行动。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加大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鼓励建设以“光储直柔”为特征的新型建筑电力系统。
打造城市集中供热为主、可再生能源供暖为补充的多能互补供暖体系,新建居民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因地制宜使用清洁能源取暖。
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程。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建立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强化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等。(记者 薛建英)
[编辑: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