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策略与措施探析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势在必行。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环节,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较高,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钢铁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并实施有效的节能降碳措施,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一、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一)推广先进的炼铁技术
采用高效的炼铁技术是降低钢铁生产能耗和碳排放的关键环节。以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为例,该技术利用氢气替代传统的焦炭作为还原剂,在还原铁矿石的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仅产生水这一副产品。相比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同时,通过优化高炉操作参数,如提高炉顶压力、降低燃料比等,可以进一步提高高炉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此外,熔融还原炼铁技术也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它可以直接使用非焦煤和铁矿石进行冶炼,避免了炼焦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有助于实现钢铁生产的节能降碳目标。
(二)改进炼钢工艺
在炼钢环节,推广应用先进的炼钢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采用转炉负能炼钢技术,通过回收转炉煤气、蒸汽等二次能源,并将其充分利用于生产过程中,实现转炉炼钢工序的能源自给甚至向外输出能源。同时,优化精炼工艺,减少精炼时间和能源消耗,提高钢水质量。此外,开发和应用新型的炼钢添加剂,能够降低炼钢过程中的渣量和能耗,进一步提高炼钢效率。
(三)完善轧钢工艺
轧钢是钢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环节之一。通过优化轧钢工艺,采用连续轧制、无头轧制等先进技术,可以减少轧制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轧钢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如采用高效的电机、加热炉等,能够降低设备的能耗。此外,加强对轧钢过程中的余热回收利用,将轧钢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废水等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并用于预热钢坯、加热生活用水等,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加强能源管理,实现精细化管控
(一)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明确能源管理职责,制定能源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将能源管理指标分解到各个生产环节和岗位。通过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建立能源管理考核制度,对各部门和岗位的能源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能源管理工作,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二)推进能源智能化管控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能源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对钢铁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测。通过对能源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科学的能源管理决策支持,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能源智能化管控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各生产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能耗,并进行预警和调整;还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和能源消耗情况,优化能源调度方案,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三、加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一)回收余热资源
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资源,如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加热炉废气等。通过采用余热锅炉、换热器等设备,将这些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生产蒸汽、热水等二次能源,用于发电、供暖、生产工艺等方面。例如,利用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的部分用电需求,减少外购电量,还可以降低碳排放。同时,对钢坯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预热钢坯,降低加热炉的能耗。
(二)回收余压资源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一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余压,如高炉炉顶余压、煤气余压等。通过安装余压发电装置,将这些余压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例如,高炉炉顶余压发电装置(TRT)是利用高炉炉顶煤气的压力能和热能进行发电的设备,它可以在不消耗任何燃料的情况下,将高炉炉顶煤气的余压转化为电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能源。
四、钢铁行业动力设备的节能措施:
风机节能措施
- 变频调速控制:安装变频器,根据实际的风量需求调整风机转速。比如在钢铁厂的烧结工序中,可根据烧结过程的不同阶段,通过变频器精准调节风机转速来控制风量,一般可节能30% - 50%。
- 优化风机选型:依据实际工况的最大风量、风压需求,并考虑一定余量,选择高效、合适的风机型号。对于老旧风机,可对叶轮等关键部件进行改造或更换,提升风机效率。
-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风机运行状态和工艺参数,根据生产需求自动调整风机运行模式,使风机始终保持在高效运行区间。
水泵节能措施
- 采用高效水泵:选用高效节能的水泵产品,如采用新型叶轮设计、优化过流部件的水泵,其效率可比普通水泵提高10% - 20%。
- 实施水泵并联或串联运行: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水量需求,合理配置水泵的并联或串联运行方式。当用水量变化时,通过启停不同数量的水泵,使运行水泵处于高效工作区。
- 利用水锤消除器:安装水锤消除器等装置,减少水泵启停时产生的水锤现象,降低对管道和设备的冲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减少因水锤导致的能量损失。
空压机节能措施
- 余热回收利用:回收空压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冷却水或排气的热量,用于预热空气、加热水或其他工艺环节,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一般可回收60% - 90%的热量。
- 优化压缩空气系统:对整个压缩空气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如合理布置管道,减少弯头、阻力,降低压力损失;定期检查和维护空气管道,防止泄漏。
- 采用变容式空压机:选用变容式空压机,可根据实际用气量自动调节压缩机的排量,在部分负荷运行时能显著降低能耗,相比传统定容式空压机节能效果明显。
优化电机运行方式
- 调整电机负载率:对电机拖动的设备进行负载分析,合理调整工艺流程或设备运行参数,使电机负载率保持在经济运行区间,一般电机负载率在75%-100%时效率较高。如在钢铁厂的物料输送系统中,可通过调整输送速度、物料流量等,让电机负载更合理。
- 多电机联合运行优化:对于由多台电机驱动的大型设备或生产系统,如大型轧钢机的主传动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使多台电机之间的负荷分配更加合理,实现整体节能。
应用节能新技术
- 能量回馈装置:在一些频繁制动或位能负载的场合,如起重机、矿井提升机等设备的电机上,安装能量回馈装置,将电机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能量回馈到电网,实现能量的再利用,节能效果可达20%-40%。
- 电磁平衡技术:采用电磁平衡装置,实时检测和调整电机的三相电流和电压,使电机三相平衡运行,降低电机的损耗,提高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一般可降低电机损耗10%-20%。
系统整体节能优化
- 与工艺系统协同优化:从钢铁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出发,将电机设备与上下游工艺系统进行协同优化。例如在炼钢过程中,根据转炉的吹炼节奏和氧枪的升降速度要求,优化供氧风机和氧枪驱动电机的运行,实现系统整体节能。
- 供配电系统优化:对钢铁厂的供配电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改造,合理配置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等,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降低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为电机运行提供良好的电力环境。
(一)发展可再生能源
钢铁企业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企业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厂区内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风力发电场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企业部分用电需求。同时,加强与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的合作,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推广氢能应用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在钢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钢铁企业可以探索采用氢能作为炼铁的还原剂,替代传统的焦炭,实现钢铁生产的零碳排放。同时,利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为企业内部的运输车辆提供动力,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此外,加强与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氢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钢铁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能源管理、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钢铁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投入,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节能降碳路径,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晋南新闻
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策略与措施探析
出处: 节能降碳工作者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17 1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