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2025 (第十六届) 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谋篇定策“十五五” 低碳转型谱新章

出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23 17:13:10

 2025年3月22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青拓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中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澎辉铸业有限公司支持的2025 (第十六届) 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本届大会以谋篇定策“十五五”  低碳转型谱新章为主题。


 

姜维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为本届大会作开幕致辞。他指出,2024年是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一年,符合时代特征的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新机遇不断出现,其中最根本的、影响全局的、决定未来的,是钢铁消费结构和消费总量的急剧变化。传统建筑用钢需求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用材需求持续上升,工业用材的上升远远弥补不了建筑用材的减少,导致钢铁消费持续下降。钢材消费结构变化带来消费总量变化的高强度和持续性,是中国钢铁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供需失衡是当前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面对危机如何应对,如何转危为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行业和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深入思索的重大问题。
对于钢铁行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姜维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切实关闭新增产能入口,尽快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国家控产、行业自律减产都是权宜之计。只有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基于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的综合施策,才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二是坚持科技创新,深耕细分市场,通过为更多专业用户提供更加专业产品,实现更高附加值。面对供需失衡、同质化竞争,企业应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开展差异化竞争,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实现更高附加值钢铁材料的供给能力,增强企业综合比较优势,要坚持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装备技术进步和加强产业链协同。三是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切实夯实数据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系统增强低碳竞争能力。

 

政策解读 · 形势分析
 
李毅中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主题报告《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做优》。他分析指出,目前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仍面临系列挑战,自上而下的贯彻力度大、进展快,自下而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要深入到生产制造的核心部位,应促进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研发AI大模型和专业模型用于研发设计、新产品开发中,应用在规划、计划、作业方案中,投放到生产制造及运营的各工序各环节中,创造高效应用场景,保障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和安稳优运行。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还应加快推动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不仅要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绿色“双碳”基础工作,融合开展工业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也要高度关注数字化的绿色低碳,数字化本身就要实现绿色化。
李毅中会长强调,当今市场竞争更多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以数字化转型增强“双链”的实力和韧性愈显重要。因此,工业数字化转型要由企业扩展到产业链供应链。应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的领军和整合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和关联机构融通发展、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应培育一批示范园区,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链转型升级;应培育一批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网络运营商,尤其是具有细分行业优势的专业服务商;还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制度性开放,深化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融入全球产供链。同时,工业数字化转型还要重视控制投资、降本增效、节能降耗,要重实效、不过分追求“先进”,算好投入产出账;并要破除壁垒、数据共享,筑牢数字化基础。
 
 
干勇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在主题报告《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支撑钢铁高质量发展》中,阐述了全球能源资源的格局演变、低碳冶金技术的需求形势以及人工智能对材料研发的重塑效应,并提出工业化后期我国低碳冶金技术发展路线。
他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新材料和新物质结构不断涌现,材料科技创新呈现需求牵引和交叉学科驱动的态势。近年来,全球经济从“燃料驱动”向“材料驱动”转化,全球新能源原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新能源是我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将高度依赖新能源和储能。在“AI+”材料科学的大潮中,应建立材料全生命周期综合研究评价设施。基于多场环境全生命周期测试数据,研究材料失效机制和全寿命失效机理,开发大数据算法和专家系统,获取失效演变规律,预测材料服役寿命,指导材料设计。
干勇院士强调,钢铁行业已呈现工业化后期下降趋势的规律化特征。支撑钢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战略层面推动产业深化变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建设钢铁联合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平台,以人工智能的场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化、平台化推动全产业链创效能力。同时,还要保障资源供应链安全,布局“南北两方开矿”,加大与周边国家资源合作,打造矿产资源“朋友圈”。
 
 
逯世泽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主题报告《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 扎实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回顾了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展,剖析了全国碳市场扩围面临的难点和总体考虑,并全面解读了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的关键要素及具体流程。
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碳市场建设,对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安排、指明工作方向。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对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已构建完成,发电行业清缴履约在稳步推进,数据质量实现全面改善,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准备工作也已全面完成。
对于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下一步工作开展,逯世泽副司长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议早动手、早准备,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尽快实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为进入全国碳市场打好基础。二是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应严格遵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各项配套制度;真实准确及时报送数据,开展关键参数月度存证、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等工作;按期足额清缴配额。三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高度重视数据质量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内部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履约策略;组建专门的人员和技术团队负责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提升碳排放管理基础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并健全统计核算体系,提升计量水平,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石晓鹏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石晓鹏作主题报告《创新转型 提质增效 迈向高端 铸造江苏钢铁行业发展新优势》,以战略的视角、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全面介绍了江苏省钢铁产业在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智能升级、高端服务等方面的转型发展亮点,特别是在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培育中取得的卓越成绩。
他指出,近年来江苏省钢铁产业以抓项目稳投资、稳生产优供给、拓市场促消费、强创新增动能、促改造提质效、优服务助发展六项工作举措,全力推动行业平稳增长,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持续深化“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依托苏南五市逐渐建立起的规模领先、品种高端、配套完善的特钢及高端合金产业体系,2024年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成功胜出,成为目前全国钢铁行业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在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科技创新实力强劲、优质企业不断涌现、数智赋能走在前列、产品竞争优势显著五个方面具有典型成效。
展望未来发展,石晓鹏副厅长表示,江苏作为钢铁大省、特钢强省,将继续强化土地、能源、环境、数据等要素保障,持续推进攻关创新、深化产业数智赋能、深化产业数智赋能、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大力度推动苏南特钢材料集群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万亿级产业航母,为全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苏南力量。
 
 
钟绍良丨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在主题报告《全球钢铁行业发展形势与低碳转型进展》中,从供需两端系统梳理了近年全球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并就未来全球钢铁市场变化进行预判。他表示,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已开始崛起,从中长期来看,全球钢铁需求仍有增长空间,但需求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结合内外部影响因素和机构预测数据,钟绍良副总干事分析指出,全球钢铁行业的减碳形势仍不容乐观。新一代的革命性低碳钢铁生产技术正在研发中,大规模投入应用预计需要较长时间。但全球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会坚持持续推进,短期内或将出现减速迹象。他强调,“绿钢”的定义需要统一引导和监管。比“绿钢标准”更重要、更基础的课题,是不同国家、地区、企业的钢铁碳排放水平的核算和核实,需要一套全球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经验分享

 
江来珠丨青拓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研究院院长
青拓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研究院院长江来珠作主题报告《新型高强度不锈钢产品开发应用实践和建议》。

 

 
刘振刚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振刚作主题报告《包钢集团高质量发展实践及“十五五”规划展望》。

 
 
李毅仁丨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毅仁作主题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河钢持续领跑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孙茂林丨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孙茂林作主题报告《以技术创新为引领 推动首钢股份高质发展实践》。
 
 
张天福丨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天福作主题报告《晋南钢铁绿色低碳转型实践与经验》。
 
高升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 (主持工作)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 (主持工作) 高升作主题报告《钢铁行业“十四五”回顾及“十五五”发展建议》。
 

 

与会嘉宾

本届大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有关领导,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工程院、世界钢铁协会、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关村不锈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国家钒钛产业联盟(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河源市钢铁行业协会、兴化市不锈钢行业协会、怀化市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等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江苏省工信厅、河北省工信厅、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唐山市工信局、日照市工信局、包头市工信局、安阳市工信局、徐州市工信局、黄石市经信局、河源市发改局、赤峰市工信局等地方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出席。来自中国宝武、鞍钢、首钢、河钢、包钢、新兴铸管、沙钢、建龙集团、青拓集团、永钢集团、河南钢铁集团、福建三钢、方同舟控股、宁波钢铁、亚新钢铁、山西建邦、四川冶控、德胜钒钛、普阳钢铁、天津钢管、三宝钢铁、镔鑫钢铁、桂鑫钢铁、金虹钢铁、巨能特钢等近百家钢铁企业及钢铁产业链上下游行业企业、技术公司、金融机构的领导和代表共同参会。与会嘉宾近400人。
 

 

大会主持

肖邦国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管志杰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肖邦国主持上午会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管志杰主持下午会议。
 
大会支持

 

人民网、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央广网、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工人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冶金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化工报、中国证券报、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财经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对本届大会进行跟踪报道。
中国冶金规划网为本届大会提供网络支持。

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 (原中国钢铁发展论坛) 已经连续举办16届,成为钢铁产业政策引导、行业趋势探讨、企业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权威品牌。
2025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节点。2025 (第十六届) 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正当其时,旨在凝聚行业智慧、汇聚发展共识,以创新驱动为笔,以低碳转型为墨,合力推动钢铁行业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届大会期间,与会嘉宾聚焦一系列关乎钢铁行业和企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转型的热点议题,通过政策解读、形势分析、经验分享、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商共助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