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钢企披露2025年三季报,各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具体情况如下:
中信特钢:
《报告》显示,截至本报告期末,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812.06亿元,同比下降2.75%,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上升12.88%。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64.91亿元,同比下降0.03%,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5.32亿元,同比上升37.93%。本报告期中信特钢盈利能力上升,毛利率同比增幅19.03%,净利率同比增幅14.78%。
南钢股份:
《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83亿元,同比下降12.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6亿元,同比增长24.1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2%,同比增加1.41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701.28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69.62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3.59%。
受益于“精”和“特”的发展理念,并持续推进产品高端化战略,公司今年以来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彰显出强劲的经营韧性与价值创造能力。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自2021年以来,公司建筑用材产量占比从20%逐年下降至不到10%;而公司特钢长材产量占比逐步上升,从2021年的29%增长至36%,其中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用钢。同时,公司积极推广低碳用钢,荣获舍弗勒颁发的可持续发展奖。
公司核心产品先进钢铁材料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凭借全球领先的精品钢研发实力,公司在“卡脖子”材料领域持续突破:95mm厚止裂钢国内率先供货世界最大集装箱船,100mm厚止裂钢实现全球首次应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用高强钢应用于全球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挪威北极光项目等国际标杆工程;1000MPa级高强水电钢、高锰低温钢等产品服务于新能源与油气装备等战略领域。
此外,公司以数智化转型为抓手,构建多维度精益管控体系。通过优化“料铁、铁钢、钢轧、客户”四大界面提升协同效率;依托数智化平台,公司关键生产工序保持高效率稳定运行,重点产品指标稳步提升;通过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上下游资源高效匹配,产业链整体成本下降。同时,绿色能源布局助力能源效率提升,公司光伏发电设施与61MW/123MWh储能电站稳定运行,铁水温降、热装热送、自发电比例等指标持续进步。
公司围绕上游产业链布局,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Morowali县青山工业园打造海外焦炭生产基地,合资设立 PT.KinRui New Energy TechnologiesIndonesia(中文名称:印尼金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印尼金瑞3新能源)、PT.KinX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Indonesia(中文名称:印尼金祥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印尼金祥新能源),分别建设年产260万吨、390万吨,合计650万吨的焦炭项目。
山东钢铁:
《公告》显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盈利创近11个季度单季新高。今年以来,山东钢铁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并呈现加速改善趋势。
财报数据显示,经营业绩方面,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8.2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77%;实现利润总额 6.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9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9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12亿元;累计生产生铁770.48万吨、粗钢1101.01万吨、商品坯材1154.37万吨。
经营质量方面,2025年1-9月,公司购销差价持续改善,济南钢城基地较去年提升288元/吨,日照基地较去年提升225元/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59亿元,同比增长107.45%;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加4.97个百分点;净利率较上年同期增加3.34个百分点。
本报告期生产经营主要亮点如下:
一是变革求生持续深化。济南钢城基地聚焦业务集中、流程一贯,顺利完成焦、铁工序一体化运行和炼钢业务全面统管。人事效率加快提升,1-9月份,济南钢城基地在岗员工优化率达16.1%,全口径人均产钢量较年初提高19.7%。探索构建经营创效新模式,构建铁前降本、生产提效、物流降本、能源增效、经营体创效等八个攻关团队,优化界面、激发活力。日照基地重塑岗位体系、推行全员竞聘,二级机构精简率14.77%;深化薪酬机制改革,有效激发员工动能。
二是生产运行稳中提质。济南钢城基地深入推进集约化生产,突出抓好产线结构优化,优势产线满负荷生产,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效益提升。1-9月份,各产线日产和月产连创新高;铁水综合温降较去年进步22℃,界面效率大幅提升。日照基地坚持以高炉为中心,圆满完成2号高炉中修任务,统筹抓好1号高炉低负荷低成本、2号高炉高产低耗低成本运行攻关,高效产线极致提产。
三是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深化算账经营,抓实三级成本管控,1-9月公司可比成本降低64.39元/吨钢;严控各类费用支出,大力削减固定成本及期间费用;坚持采购以现场为中心,准确预判市场形势,科学制定采购策略,持续降低采购成本。
四是产品经营实现突破。持续强化产品经营,开展金牌交付行动,经营创效能力显著提升。1-9月份,终端直供比例较去年提升7.9个百分点;近地化比例较去年提升10.4个百分点。出口较去年同期增加12.89万吨,增幅14.21%。
五是协同支撑持续发力。组织召开协同支撑推进会,积极推进宝钢股份对公司一体化协同支撑,协同效应持续释放。确立一体化协同支撑项目140个并有效实施,管理运行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在高效协同中创造更大价值。
六是绿色智能稳步推进。公司信息化系统提升改造项目于9月30日成功上线,完成了以产供销财为核心的20个主要系统及相关配套改造,标志着公司数字化转型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协商减排措施,环保治理持续加强。追求极致能效,降低能源成本。1-9月份,钢城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7千克标煤;发电量达到24.8亿千瓦时,自发电比例较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日照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2.9千克标煤;能源动力成本削减6930.1万元。积极推进降碳工作,济南钢城基地开展特钢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日照基地完成纳入碳市场交易后首次碳排放数据核查、数据存证工作。
八一钢铁:
《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八一钢铁营业收入实现约146亿元,同比下降1.39%,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5.72亿元;第三季度公司业绩修复,营业收入实现58.84亿元,同比增长7.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同比扭亏,基本每股收益0.081元。
公司始终坚持“四有+算账经营”,以“四化”为方向,坚持“深耕新疆及西北,重点开拓西藏和中亚”,以QCDDS为抓手加快产品质量改善提升、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及以用户为中心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一是加大煤矿资源开发力度、深度挖掘自有煤资源潜力,通过全力推进配煤配矿指标精算、优化配煤配矿来提高资源自给率与自有矿煤利用率,同时平衡疆内外及国内外铁料与废钢资源,确保原料供应稳定灵活。
二是建立铁水成本对标模型、按高炉炉座搭建采购测算模型,精准设定成本目标,加强铁水成本采购前置管理,确保铁原料综合单价和铁水燃料成本跑赢大盘;生产端加强焦炭质量管理与综合利用,强化高炉操作评价管理以减少炉况波动,同时推行集约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线效率,带动资金、劳动生产率等其他效率提升;销售端通过精准定价、开拓西藏和海外市场优化供需结构,大幅改善并提升制造能力与交付能力,同时强化“两金”管控,以产品端为核心加快推进快速精准交货,提高中亚市场出口量;通过极致优化工序效率、降低铁水成本,助力公司生产经营持续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铁产量146万吨,钢产量166万吨,商品材销量165万吨;公司累计完成铁产量388万吨,钢产量437万吨,商品材销量416万吨。






